X射线随笔

2023-03-08,

2023-02-27

千里马与伯乐

如果把X射线(X光)比做千里马的话,那这匹千里马的发掘,离不开伯乐的贡献。说起X射线的伯乐,就得从一个简短的故事说起:

1895年11月8日的夜晚,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做阴极射线管放电试验时,为了不使管内的可见光漏出管外,他用黑色硬纸板把放电管严密封好,在接上高压电流进行实验时,他发现1米以外的一块涂有氰化铂酸钡的荧光屏发出微弱的浅绿色闪光,一切断电源闪光就立即消失。

这一发现使他十分惊奇,他重复着实验,把荧光屏一步步移远,即使在2米左右,屏上仍有较强的荧光出现,当他带着这张涂料纸走进隔壁房间,关上门,荧光屏在管子工作时仍继续闪光。

在1895年最后的七个星期之内,伦琴独自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研究这种新的射线及其特性,为了排除视力的错觉,他利用感光板把他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。

1895年12月22日晚上,伦琴为他的夫人拍摄了一张手骨的照片,也就是教材上那张经典的伦琴夫人手骨的照片。

1895年12月28日,伦琴给维尔茨堡物理学学会递交了一份报告,题目为《一种新射线的初步报告》,由于当时对这种新的射线充满了太多的未知,因此就用数学中的未知数符号“X”来命名。从此,X射线就正式出道了……

X射线的别名

为了纪念这位伯乐,有的国家和地区也将X射线称作伦琴射线。

伯乐与诺贝尔奖

X射线被发现后,被应用到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,给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。

因为发现X射线的贡献,1901年,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伦琴。这位伯乐,成为了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。

以上就是X射线与他的伯乐-威廉·康拉德·伦琴之间的故事。

X射线的前世今生

对于X射线的前世,得从一个故事说起:

故事的第一个主人公,叫做灯丝,因为他一般是由钨做成的,因此也称作钨丝。对灯丝来说,和其他物质一样,他也是由一个个原子组成的;那对于原子呢,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,电子在原子核外老老实实地待着,电子是很关键的人物,接下来就准备上场了。

有一天,灯丝通电了,可以联想为电灯泡亮了,这时候灯丝里面的电子们就坐不住了,就像着火了一样纷纷跑了出来。

电子们从灯丝跑出来后,进入了高压电场里,就像上了高速路,在高速路上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,其实是电场在给他们加速。没过多久,电子们就像坐着火箭一样,速度飞快,心想着:绕二环跑一圈用时13分钟算什么,在下只需13秒……

就像再远的路都有终点,飞驰的电子们来到了属于他们的终点站,这里有一个叫做钨靶的家伙正在等着他们。钨靶顾名思义,是由钨做成的。

就像打靶一样,飞驰的电子们撞向了钨靶,这场碰撞过后,产生了很多的热量,同时,那束神奇的光-X光就问世了。

这个故事里,主要有三个主人公:灯丝、高压电场和钨靶。当然还有最核心的人物:电子,如果没有电子,没有电子轰击金属靶,也就没有X射线什么事情了。

灯丝所在的地方称作阴极,钨靶所在的地方称作阳极,阳极和阴极之间的“高速路”,就是高压电场了,电场的电压一般为KV级(千伏级)。

上面的故事就是X线的前世今生,也就是X射线产生的过程。

用专业术语来说,概括为:阴极灯丝发射的电子,经过高压电场加速后,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阳极的钨靶,产生了X射线,同时产生了热量。

兵分两路

在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金属靶的过程中,又有一些故事发生,讲故事之前,先温习一下物质结构:

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,原子呢,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,原子核里面住着质子和中子(氢原子除外,因为他的原子核里只住着一个质子,没有中子),电子住在原子核外一条条环形轨道上,就像是一座城的二环三环四环……

温习结束,故事开始:

高速运动的电子军团轰击金属靶时,从微观的角度来看:一个个电子就像流星一样,来到了原子的世界里,他们的目标很明确:直奔原子的核心区-原子核。

对于到访的电子军团,原子核一点也不慌张,因为他的周围布满了库仑场,就像是一个防护罩。在库仑场的作用下,神奇的现象发生了:电子的动能转换为了另一种射线的能量,也就是产生了X射线,这种X射线称作连续X射线,也称作韧致辐射。所谓连续X射线,是因为他的能量分布是连续的,也就是在他的队伍里面,有的X光子能量高,有的X光子能量低。也像是一个班级的学生,成绩各个分数段的都有。

既然有连续X射线,就会有非连续X射线,也就有是另一个故事:

跟直奔原子核的电子们不同,还有一部分电子没有去原子核,而是来到了核外电子的地盘,也就是电子遇到了电子。

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向了待在轨道上的电子,可想而知,这个电子自然就被撞飞了,也像是从轨道上跑了出来,这时没有产生X射线,重点在后面:

话说原先的电子从轨道上离开了之后,就在原先的轨道上形成了一个空位,虚位以待之下,相邻轨道上的电子就搬到了这个轨道上,就像是从四环搬到了三环,放射物理界有个专业术语:跃迁(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外层轨道的电子跃迁到了内层轨道上)。

在电子的这场搬家途中,他释放出了能量,也就是产生了X射线,这种X射线,称作特征辐射,也就是非连续X射线。特征辐射的能量,等于相邻两个轨道(能级)之间的差值。

韧致辐射与特征辐射,就组成了我们常说的X射线,所谓的X射线能谱,就是韧致辐射与特征辐射共同组成的,在X射线能谱中,有一个像山峰一样的形状,就是特征辐射。

本质上来说

了解了X射线的产生,接下来一起来探究一下X射线的本质,理解了本质,才会更加深入地掌握。

作为光学家族的一员,X射线从本质上来说,是一种电磁波。电磁波,顾名思义,由纵向的电场和垂直方向(横向)的磁场组成。跟机械波(比如声波)明显不同的是,电磁波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,可以说是畅通无阻。

任何一件事物,既有优势也有不足。X射线这种电磁波,他的波长很短,但由于频率与波长成反比,因此他的频率很高;而能量又与频率呈正比,因此X射线的能量很高。

正是因为X射线携带的能量,才有了他的价值。

波粒二象性

作为电磁波家族中一员的X射线,也具有波粒二象性,顾名思义,既有波的性质,也有粒子的性质。之所以要提波粒二象性,是因为在探讨X射线的特性以及他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时候会用得到。

有时候

在X射线传播时,表现的主要是波的性质(波动性),常用到几个词:波长、频率等;

在X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,表现的主要是粒子的性质,比如质量、动能等,因此X射线也可以称作X光子。

总之,探讨X射线的本质,是为后面做铺垫。

特点

就像一个人具有特点和脾气秉性,X射线也是如此。X射线的特性,就像是他的脾气秉性。了解X射线的特性,会帮助我们更好地驾驭和使用他。

对于X射线的特性,可以先分为三大类:物理效应、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(就像是理综的三科),先重点看一下物理效应。

物理效应

X射线的物理效应中,又有这么几个标签:穿透性、荧光作用、电离作用、热作用,除此之外,还具有光学家族的共性:干涉、衍射、反射、折射等(物理学中,在学习光学部分的时候会遇到这几个家伙)。

穿透性:X射线携带较高的能量,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,他可以穿过很多物体,就像“穿墙术”。能量越高的X射线,穿透力也就越强,就像力度越大,越容易穿过。因为X射线的穿透性,再加上不同组织对他的衰减能力不同,使他在成像中有了用武之地。也可以说,穿透性是X线用于成像的基础。

荧光作用:看不见、摸不着的X射线,却会在荧光物质面前现身,使其发出荧光。由于这种特点,荧光物质和X射线这对搭档就被用到了成像(透视)中,帮助人们发现疾病。

电离作用:携带能量的X射线,就像携带了一定数量的炸弹,能够引起物质的电离过程,从而破坏物质的结构。所谓电离,通俗些说,是让电子脱离了原子的束缚。

正所谓有利也有弊,X射线的电离作用也是如此:利在于,可以帮助人们治疗肿瘤,消灭肿瘤组织,也就是用于放射治疗;弊在于,X射线也有可能破坏正常组织,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。因此X射线就像是把双刃剑,要加以合理地利用,同时做好防护也很重要(与此有关的学科称作放射防护学)。

热作用:X射线照射到物质上之后,携带的绝大部分能量转换为了热能,使物体温度升高,这就是热作用。扩展一下:吸收剂量的量热法就是依据这种作用,后面会详细介绍。

化学效应

化学效应中有两个主要的标签:感光作用和着色作用。

感光作用:X线与可见光一样,当它照射到胶片的溴化银上时,由于电离作用,使溴化银药膜发生化学变化,出现银粒沉淀,这就是X线的感光作用。

着色作用:某些物质如铂氧化钡、铅玻璃、水晶等,经X线长期照射后,其结晶脱水而改变颜色,称作着色作用。

生物效应

X射线的生物作用是他应用于放射治疗的基础,与此有关的一个学科叫做放射生物学,重点研究X射线照射到生物体之后,引起电离、激发过程,最终产生了生物效应。

电离/激发

X射线可以引起物质的电离(激发)过程,这一篇就详细地介绍电离以及他的兄弟-激发。

在介绍电离和激发之前,还是先复习一下原子世界的构成: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,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外的一条条环形轨道上,就像是住在二环、三环、四环上,每条轨道的能量不同(专业术语称作能级)。

话说X射线照射到物质上之后,他来到了原子的世界里,他首先遇到了住在原子核外面的电子,这场相遇,让轨道电子获得了很多的能量,这种能量让这个小小的电子摆脱了原子的束缚,就像挣断了枷锁,从轨道上跑了出来,最终获得了自由,这就是电离。

电离,电离,让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。

在另一个原子的世界里,同样是X射线来到了这里,同样是X射线遇到了原子的核外电子,同样是电子获得了能量,不过,这次电子获得的能量不是足够多,没有彻底摆脱原子的束缚,没有跑出来,而是搬到了更高能量的轨道上,这个过程称作激发。

激发,激发,就像受到了激励。

电离和激发,本质上是程度的不同。打个比方:就像一个人获得了一笔钱,如果他的这笔钱足够多,那他就从原先的小区搬了出去(这好比电离);如果他的钱不是很多,没有搬出小区,只是从一楼搬到了三楼,也改善了一下生活(这好比激发)。

电离和激发,是放射物理中很重要的两个人物,放射物理有关的教材上也会看到,之所以介绍这哥俩,是为接下来的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做铺垫。

光电效应

电离,让电子脱离原子轨道,获得了自由;激发,将电子激励到更高能级(没有让电子彻底获得自由)。

X射线照射到物质上之后,从微观角度来看:X光子来到了原子的世界里,接待他的,是生活在核外轨道上的电子,这个电子居住在K轨道上,离原子世界的CBD-原子核最近。故事就围绕着这个电子和X光子展开。

电子同志携带负电荷,给X光子一种闷闷不乐的感觉,X光子觉得他比较压抑。与电子的聊天中,X光子得知:一种无形的力量把电子困在了轨道上,就像是无形的枷锁把他困在了这里。

过了没多久,携带能量的X光子为了感激电子的盛情款待,打算做一件事情:他把自己携带的能量都给了这个电子,就像武侠小说中的,师傅把内功传给了徒弟。

电子获得了能量后,就像满血复活,挣脱了原子世界的束缚,就像拽断了解锁,从原子世界跑了出来。正当他要感谢那个X光子时,却怎么都找不着,后来才知道:X光子把能量给了他之后,自己就消失了,为了纪念那个光子,电子就给自己起名为:光电子。

上面的故事,其实就是放射物理中的光电效应,概括来说,是光子把能量给了轨道电子,轨道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,变为了自由电子。

补充:光电效应由爱因斯坦提出,证明了光具有粒子的性质。

康普顿效应

过了没多久,又有一个X光子来拜访原子,这个X光子跟上一个故事中的X光子不同之处在于:这个X光子更高大威猛一些,因为他携带的能量更多:携带的是MV(兆伏)级的能量(也就是MV级的X射线),就像带来的礼物更多。

听说了X光子到访的消息之后,同样是K轨道上的电子热情地接待了他,然后发生了类似的故事情节:光子同志把他携带的能量给了电子,电子获得能量后脱离了原子的束缚,获得了自由。

电子正要感谢X光子时,也是没有找到他,不过这次他遇到了一个名叫散射线的家伙,这也是跟上一个故事不同的地方。在这个过程中,X光子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变化:他没有完全消失,而是改变了方向,变为了散射线。之所以会有散射线的产生,是因为X光子携带的能量更多(把能量给了电子之后还剩余了一部分)。获得能量的电子也有一个名字,称作反冲电子。

这个故事,其实就是康普顿效应,因为这个过程里产生了散射线,因此也称作康普顿散射。

概括一下康普顿效应:X光子和原子的轨道电子发生相互作用,光子损失了一部分能量,并改变运动方向,电子获得能量后脱离原子。损失能量的X光子称作散射光子,获得能量的电子称作反冲电子。

主导地位

KV级的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,光电效应占主导地位;MV级的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,康普顿效应(康普顿散射)占主导地位。

电子对效应

又过了一段时间,又有一个X光子要来拜访原子世界,这个X光子身材更加魁梧,也就是说,他携带的能量更多。

听说又有X光子来拜访,原子核外的电子们非常高兴,因为有了前两次的经验,这次又有电子可以获得自由了,因此都等着自由日的到来。轨道电子们等啊等,从黎明等到傍晚,从周一等到周五,就是没有等到传说中X光子的到来。

心灰意冷的电子们后来才知道,X光子这次没有进入原子的轨道区,而是直奔原子世界的核心区(CBD)-原子核。

之前说过,原子核周围有神秘的库仑场,X光子与原子核的库仑场相遇之后,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:一个正电子和一个电子就产生了,也就是产生了一对电子。

上面这个故事,就是电子对效应。

概括一下:X光子与原子核的库仑场相互作用,产生了一对正负电子,这个过程称作电子对效应。

补充:产生电子对效应有个条件:X光子携带的能量需大于1.02MeV(兆电子伏),就像带的礼物足够多才可以有情节的发生。

三剑客

电子对效应与康普顿效应(康普顿散射)、光电效应这三剑客,是X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,除此之外,还有相干散射(瑞利散射)、光核反应等

X射线随笔的相关教程结束。

《X射线随笔.doc》

下载本文的Word格式文档,以方便收藏与打印。